【热点】保健品行业“四非”被锁定

在北京从事保健品销售的王先生最近压力很大,国家最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对保健品行业的严打决心,让他寝食难安。

  “老板去年底就告诉我们,以后不能再销售添加一些药物的保健品了,否则将会有很大的风险。”这位不愿透露具体名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国内的保健品行业,添加药物成分是行业内很普遍的现象,这也是许多保健品能够受到消费者欢迎的重要因素,但这同时又是一件违法的事情。其实,非法添加药物实际上只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之一。

  启动专项打击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启动打击保健食品“四非”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的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是该局重新组建后第一次重大的行动。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自2013年5月至9月底,利用五个月时间集中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以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案件为突破口,采取摸底排查、突击检查、公开曝光的方式,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整治、惩处、规范,以促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此次,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分为检查整治、案件查办和规范提高三个阶段。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允许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1995年原《食品卫生法》确立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以来,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方兴未艾。除了一些非法企业在生产外,据统计,2012年有几十家上市药企宣布向保健品行业进军,产品种类包括胶原蛋白饮料、健康饮料、牙膏等。

  乱象频出

  虽然保健品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由于标准缺失,发展粗放,管理不到位,导致这个行业乱象频出。

  在国内,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很快,许多人都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保健品的迅速推广提供了条件。

  但由于受到一些夸大宣传的影响,国内的消费者还无法对保健品真正的用途有更深的了解,许多人都将保健品与药品混为一谈。这也为国内保健品的乱象频出提供了土壤。

  各种乱象主要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掺杂掺假或者不按照批准内容生产保健食品;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在生产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压等功能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作用;不按照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内容发布广告等等。

  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保健品行业,这些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生产的产品更是如此。

  这也是此次严打“四非”专项行动主要将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一旦发现“四非”行为的,一律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足以造成人体危害、社会影响面广,对孕妇、儿童造成健康危害等情况),一律吊销生产经营者和产品的许可证件;涉及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封存、下架、责令企业召回并监督销毁。

  重新洗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继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次正式出手就选择保健食品,是因为保健食品这几年的违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消费者因为不了解医学方面的知识,经常上当。

  何继国认为,这几年相关政府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普通食品安全上,保健食品安全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次把目光投入到保健食品上是很正确的选择,好多保健食品存在非法添加情况,会带来一些伤害,或者即便没有,也会耽误病人治疗,会给病人带来很严重的危害,危害要远远比普通食品危害大得多。“实际上,保健食品也是食品,食品不能治疗任何疾病。现在好多人相信食品能治病,食品只是辅助调节一些功能,但它绝对不能治病,如果有了病,一定要找医生吃药,而不是靠保健食品。”何继国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拿保健品行业“开刀”,势必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机会。一些违法乱纪的小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倒闭。而一些正规的企业如若能够抓住这次严打的机会,经受得了市场的考验,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毕竟,已经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这个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这将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

  严打之下,保健品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

上一条:我国将打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格局破解“看病难”
下一条:浅营销破解营销效率低下迷局